盧偉聰指,當日下午約3點半受訪時將事件定性為暴動(盧當時只稱事件為「騷亂」,但後來更正為「暴動」),是「講得唔清楚」,他解釋:「有人用暴力行為衝擊警方防線,涉嫌干犯暴動罪,如果其他人無暴力行為,不用擔心被檢控。
武陵高中從今年開始興建新教學大樓,原先教育部僅匡列9900萬的預算興建五層樓的大樓,但市府接手武陵後,將預算升級到1億8500萬元。我高中時每天搭車往返學校,即使學生票只要14元,一個月我還是得花560的交通費
文:崔兆慧我今年十九歲,武陵高中畢業,住在桃園市區,在上大學之前我都在桃園讀書,因此我對鄭市長在桃園的建設成果十分有感。且鄭市長也在任內推行更換老舊公車,由行車較穩且友善輪椅乘客的低地板公車取代,過去又臭又髒又晃的公車,讓我的通勤時光備感痛苦的景象,如今已不復見。為了改善停車位不足的問題,去年九月動工的文昌地下停車場將設置317個汽車停車格,250個機車停車格,大幅增加市民停車空間,且位置緊鄰桃園市立圖書館,提供車主相當大的機動性。最令人振奮的是新K書中心已經完工且成功啟用。我想,這也是檯面上所有政治人物需要向鄭市長學習的。
但我以桃園學子的身份說,鄭市長真的為桃園做了很多。市民卡的優惠涵蓋範圍極廣,有超過1000間店家的合作優惠,但對高中通勤上學的我,最有感的就是公車八公里內買一送一優惠。且鄭市長也在任內推行更換老舊公車,由行車較穩且友善輪椅乘客的低地板公車取代,過去又臭又髒又晃的公車,讓我的通勤時光備感痛苦的景象,如今已不復見。
為了改善停車位不足的問題,去年九月動工的文昌地下停車場將設置317個汽車停車格,250個機車停車格,大幅增加市民停車空間,且位置緊鄰桃園市立圖書館,提供車主相當大的機動性。最令人振奮的是新K書中心已經完工且成功啟用。我想,這也是檯面上所有政治人物需要向鄭市長學習的。但我以桃園學子的身份說,鄭市長真的為桃園做了很多。
市民卡的優惠涵蓋範圍極廣,有超過1000間店家的合作優惠,但對高中通勤上學的我,最有感的就是公車八公里內買一送一優惠。原本只有五層的新教學大樓也「長高」變成了地上六層、地下三層,不僅是給教師及同學們更多元的學習空間,同時也會興建停車場,紓解周遭停車壓力。
但在鄭市長推行市民卡搭公車買一送一後,我平均一趟只需要花7元,為當時還是窮高中生的我減輕許多負擔。過去桃園的公車收費高到為人詬病,全票相較於台北的15元、高雄的12元,桃園的全票要價18,明顯高出許多。「做市長就是要把市長的工作做好」的態度,簡單的一句話,做起來卻很難,但我認為鄭文燦市長成功贏得了桃園市民的青睞。但其實武陵高中成為「市立」後,得到的預算比「國立」時多很多。
這些都是過去沒有教育部足夠經費的武陵高中辦不到的。成功爭取前瞻預算,多處開闢停車場鄭市長成功爭取到11億的前瞻計畫經費,經費使用包含興建多座停車場及改建舊有停車廠。不只是尚未完工的新大樓,在收為市立後,武陵在很多地方都進步許多。筆者看法當然鄭市長做的不只這些,我僅寫出我最有感的三項建設。
但是新K書中心的座位寬敞明亮,甚至還有冷氣開放,讓學子們不用忍耐溽暑也能盡全力衝刺。不過停車場將於明年四月完工,想必周遭住戶的生活品質和停車的便利性都能得到改善。
在人人都想入頂尖大學的武陵高中,每逢考前K書中心總是一位難求,但是改建前的K書中心不只桌椅老舊,座位編排也十分擁擠,效率差的空氣循環讓我窒息,甚至還有蚊蟲肆虐,想當年我真的是靠毅力在K書中心裡讀書的。過去我對鄭市長的政績沒有太大感覺,直到最近的總統大選預熱,看見了高雄市長韓國瑜連任期不到四分之一,就覬覦著總統大位,才驚覺鄭市長能沉住氣深耕桃園,是多麼難得可貴。
連我生長在深藍家庭,都能看見爸媽在家庭群組裡傳:「高雄市長在台北造勢,台北市長在宜蘭,只有桃園市長還在桃園」的長輩圖,我想說的是,一名政治人物只要用心耕耘,市民便會有感覺,這也是為什麼鄭市長能在被認為是藍營鐵票倉的桃園還能高票連任,坐擁高支持度。武陵高中從今年開始興建新教學大樓,原先教育部僅匡列9900萬的預算興建五層樓的大樓,但市府接手武陵後,將預算升級到1億8500萬元。其中我最有感的就是位於市區商圈的文昌地下停車場,也是我從小到大生長的地區。桃園火車站商圈被當地人稱為市區,也是桃園區相當繁華的地方,交通卻因為街道老舊而十分混亂,停車空間也相當稀少,每逢假日路上便是人車爭道,違停車輛占據路口,不僅危險也有礙市容。過去只要下雨,同學們走在校園內都得步步為營,因為地上磁磚早已年久失修,踩下去還會濺起水花,像是鋪滿了噴水磁磚的陷阱步道。但在預算增加後,學校得以將步道全部翻新,同學們再也不用擔心濺起的水花會弄髒新買的鞋,能夠放心地走在校園中。
我高中時每天搭車往返學校,即使學生票只要14元,一個月我還是得花560的交通費。任內推行市民卡,優惠眾多桃園市從2015年啟用市民卡,正是我高中入學那年,當時桃園的公立高中學生證也全面換發成結合市民卡的複合式學生證,兼具辨識身分及悠遊卡學生票的功能
近日,有位熱心的外國友人就在網上提到,說台灣是一個母語即將消失的地區,數十種原住民語言和閩南語都面臨岌岌可危的地步,並表示如果不重視母語的推廣,半世紀後台灣會只剩下國語。語言不單只是反應一個族群的思想、習俗,相對的,它也要對現代社會有所貢獻。
今日,我們活在一個資訊化的時代,而語言的使用也必須符合這個趨勢。在我看來,閩南、客家等語言在今日台灣逐漸式微,除了國語的推廣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許多人就只把它當作是「母語」看待。
當一個語言不被大多數人使用,自然的,它對現代社會的貢獻就會減少,而它的推廣,或是存在的必要,也必然會受到外界的質疑。但他們口中所謂的「母語」是否真的有必要傾政府之力推廣,這些母語所依附的文化背景,是否還適用於現代的國際社會,以及新世代族群呢?或許,在我們決心推廣這些「傳統」的母語同時,也該想想這些東西是否還「適用」於現代社會,對廣大莘莘學子的未來是否有實際上的幫助。Photo Credit: 中央社說到「工具」這個話題,不免又要再說說你學這項技能的「目的」及「效益」是什麼?在這個訊息萬變的商業社會,我們在職場做任何一項提案都必須要有個既定的目標,你想跟某某公司合作,因為這個項目能讓公司獲利成長,所以你這裡的終極「目的」,就是幫助公司「發大財」。從聯合國文教組織的定義就可以聯想,就算是一個閩南子弟,閩南話也不一定是他的方言。
我們可以發現,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關心台灣的政治、社會動態,對於這個較不受到國際社會關注的小島國來說,實屬慶幸。例如,當學到英文「Shame on you」這句話時,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會先問它的中文意思,這就是因為這些人最習慣的語言就是中文,且已經習慣用它來思考事情,而不是法文、德文、閩南話、客家話甚至是原住民語。
台灣是個多民族的移民島國,與其雇用一群非語言專業的師資和沒系統的教學方式,強硬要求台灣學子去學習這些對他們陌生,且增加負擔的課程,不如參考看看歐洲的拉丁文教學,雖然它現在已經不是大家平日生活所使用的工具,但歐洲人對拉丁文的教學已經建立起了一個有效的體系,讓想要學的人可以快速的掌握教材和資源,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讓這項「工具」可以不斷傳承下去。簡單來說,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大眾的語言」已經主宰了我們的生活,甚至成為我們最親密的語言,這已經是無可避免的歷史事實,但用「保存多元文化」這種歷史原罪,勉強去學習這些「母語」,其實也是種背道而馳的做法。
筆者出身單純的福建移民家庭,但我從來不認為閩南話是我的母語,不過筆者還是非常熱愛學習閩南話,和嘗試使用它,因為閩南話是長跑中南部的筆者,在商場上拉近與地方業主或屋主之間距離的絕佳「工具」。那麼,有了這些廣泛使用的語言就不需要學習「母語」了嗎?其實不然。
但是,真的有必要去鼓勵這些天真無辜的小朋友,跟著「大人」們設定的政策走,叫他們去認識那些我們所謂的「母語」嗎?1951年,聯合國文教組織對母語做了如下的定義:「母語是指一個人自幼習得的語言,通常是其思維與交流的自然工具。除了是官方強力推行的語言之外,這些主流語言從談判桌到各大社群網站,也是多數用戶使用的語言,這也造就了它們的「重要」性。但假設有一天,當他發現必須要使用這個語言來溝通時,就會展現身為優秀政治人物的生存、學習能力,把匈牙利語學好,這個時候,匈牙利語或許就會成為薩科齊的「工具」。而對於語言學習來說也是,你學這個語言的「目的」是什麼?學好它能夠為你帶來什麼「效益」?學習閩南、客家對學童的升學,或是你的職場生涯會有什麼幫助呢?如果你是跟筆者一樣有需要到中南部去經營業務,那你勢必要熟練你的閩南語能力,反之則不需要,不如好好花時間在其他方面充實對自己有用的語言,而非只因為是「母語」,就硬要學它。
法國前總統薩科齊(Nicolas Sarkozy)就多次公開表示自己來自匈牙利家庭,但對他有點了解的人應該都知道,這位前總統的匈牙利語程度絕對不怎麼樣,因為他早就脫離了該語言的生活圈,匈牙利語早就不是薩科齊的「母語」了。當然,我們當然鼓勵許多熱愛台灣的外國青年,替台灣社會發聲。
照這個邏輯來說,今天多數台灣人的習慣使用的語言,絕對不會是所謂的閩南語、客家語或是原住民各族的方言,而是國民政府強行推動的國語,它在今天主導了我們日常生活大大小小的事,從小嬰兒落地瓜瓜學語開始,一直到走入棺材的那一刻,國語都是你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語言,你的書寫模式、溝通技巧,都和它息息相關。從薩科齊的案例推想,與其把閩南、客家和原住民語當作母語,不如就當他們是一種溝通的「工具」,降低它們的偶像包袱。
因此,就有諸多學者跳出來説母語教育不可以完全與社會脈絡脫鉤,且不可以把母語拒於學校的大門,因為台灣作為一個移民、海島型的國家,擁有眾多族群、文化和語言,這是理所當然的,如果不推行母語教學,會使得台灣的多元價值無法傳達給下一代的主人翁,再進一步延伸出各種如何增進學童學習母語的興趣的討論從薩科齊的案例推想,與其把閩南、客家和原住民語當作母語,不如就當他們是一種溝通的「工具」,降低它們的偶像包袱。
上一篇:深化专项治理 持续加压不放松